新零售丨做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连锁企业有多难?
来源: | 作者:yqb0c1b0b76 | 发布时间: 2025天前 | 6908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特别不起眼的小门店,到变成资本界、互联网、传统从业者都关注的业态,便利店火爆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便利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也没有独立的分析师,而是归入零售业并参照其估值模型,即以PE(市值对应利润的倍数)和PS(市值对应销售额的倍数)为主导的估值模型。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模型,服务同样的顾客群,便利店的估值则始终处于低位。便利店要选择最方便但也是最昂贵的店铺,为了提供方便,便利店的客单价大大低于大型超市。又因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人力配置也要数倍于大型超市。


从整个店面看,便利店最重要的成本投资是在后台;即包括IT、营销、高频度全温层物流设施、以及加工工厂和中央厨房等,这些投入都要远重于大型超市。


也有一些从业者指出,便利店的估值其实不是基于店铺和销售额的估值,而是基于用户价值的估值,与电信业,互联网业,零售金融业等以来用户的行业类似。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O2O平台的广泛应用,则让这一价值能够更快的体现出来。


便利店应该依靠高频的顾客接触和刚性需求来获取用户,然后逐步引入各种本地生活服务。最终或许可以凭借极低的推广成本和边际成本,挤出原有的业态存在,从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零售服务业。从日本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便利店的定位就是小商圈、制造型连锁零售业。它们只服务于有限的商圈和用户;通过为用户精选高性比的商品和服务,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长期发掘固定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和终身价值,从而获得叠加收入。


未来便利店的生存逻辑,一定要是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创造价值。


 4 
“无人模式”的新大路


在房屋租金、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下,传统便利店的巨头们正在开辟一条“无人模式”的新大路。


无人便利店听起来似乎解决了线下“两高一降”(租金和人力成本升高,毛利空间持续下降)的痛点。却经不起仔细推敲:虽然无人便利店的人力成本下降十分明显,却将仓储、物流分开了,导致货品周转率变慢,甚至食物的保鲜与更换等方面的体验会变差。相应地,无人便利店还需要后台具备非常强的供应链支撑体系和后期运维能力,这意味着其只有实现大规模连锁才能产生规模化利润。从现有的数据分析,无人便利店的坪效不比普通便利店高,但单位面积的投入却高于后者。


上海一家连锁便利店的创业者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以上海为例,一个员工成本大概每月四五千,无人便利店一般能省掉一半员工。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都是三班倒,每一班三四个人,晚上会少一点。以10个人为例,省下5个人,一个月就是2万多。连锁便利店做得好的,一般一个月销售额25万~30万。如果按20万算,30%的毛利率,一个月毛利是6万多。省掉2万多人工成本,毛利变成8万多,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初期不能这么算,因为虽然省了人力成本,但要摊销硬件成本,也许还有损耗。我们现在也没法判断无人收银之后,损耗会比原来低还是高,毕竟还没有验证过。”这位创业者说。